close
三岔河畔唱歌跳舞,與眾不同的黔西南少數民族
八月祖國大部最熱的時候,行走在雲貴高原的興義、貞豐、晴隆、、、黔西南地區不但山川秀美,氣候宜人,被譽為中國最佳的人居環境和避暑勝地之一,而且民族眾多,風情獨特,各民族的音樂、舞蹈、節日、風俗、服飾各有千秋,佈依族的“八音坐唱”、彝族的“阿妹戚托”、苗族的“蘆笙舞”等都獨具魅力。
——熱情奔放的苗族——
苗族服飾式樣繁多,色彩艷麗,苗族婦女的服裝有百多種樣式,堪稱中國民族服裝之最。較有代表性的傳統“盛裝”,僅插在發髻上的頭飾就有幾十種,手工刺繡是她們最大的特色。八月,貞豐三岔河畔的苗族女孩聚在涼亭湖邊談笑風生。
台中市路口監視器
彰化監視器
苗族有自己民族的語言,但沒有文字,苗族民間文化通過歌舞的形式口頭傳承。苗族人民能歌善舞,蘆笙舞、板凳舞、銅鼓舞熱情奔放。蘆笙舞在正月十五、三月三、重陽節等節日及建房、豐收、迎親等日子裡跳,舞姿多重下肢變化,節奏感強。
蘆笙舞常常與板凳舞合在一起,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蘆笙領舞,其他人圍一圓圈踏樂而起,女孩子們按節奏拍響板凳,氣氛熱烈。競賽性的蘆笙舞一般在節日或集會上由少數技巧較高的男女表演,動作有大蹲、屈身乃至仰臥、倒立等高難動作,很受群眾歡迎 。
苗族的青年男子,必須吹得一手好蘆笙、能參與集體的“蘆笙舞”外,如還能掌握有著特殊高難技巧的單人或雙人表演形式的“蘆笙舞”,那他就會成為男性中的佼佼者而更多地贏得女子的青睞。
南投監視器工程
“拍毽子”是貞豐縣苗族的傳統民俗,發源於民間過大年時青年男女自發形成的娛樂活動,通過互拍毽子,增進男女青年的瞭解和情感,如今已發展成這個縣的傳統體育比賽項目瞭。
毽子的羽毛是源自於宰殺的鴨毛,用山上寬葉的茅草葉子,用水浸泡柔軟柔韌,緊緊地捆紮結實。有的外面還紮上色彩鮮艷的佈頭,像一個繡球,接住瞭,寓意就深刻哦!
老奶奶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訴“拍毽子”的故事。
——溫婉內秀的佈依族——
佈依族有許多傳統節日,除過大年、端午節、中秋節等與漢族相似外,“三月三”、“四月八”、“六月六”等節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。貞豐三岔河度假區的許多酒店,還配備瞭佈依族服務人員,民族風情濃鬱。
佈依族服飾多為青、藍、白等色,佈依族婦女講究頭飾,銀、玉手鐲、發簪、戒指、項圈等飾品為佈依族婦女所喜愛,其樣式別具一格。黔西南州等縣佈依族的婦女服飾,普遍為大襟衣,長褲腳,衣服的盤肩、袖口、襟沿鑲有蘭幹,褲腳為大褶邊,或藍色褲腳鑲青佈和蘭幹。
流傳於省黔西南興義市沿江鄉的傳統說唱曲藝佈依八音,又叫"八音坐唱",8至14人不等,所唱生、旦、凈、醜諸戲角,不化妝,用牛腿骨、竹筒琴、直簫、月琴、三弦、芒鑼、葫蘆、短笛等8種樂器合奏,千百年來,它一直在南盤江流域的村村寨寨傳承延續著。
台中路口監視器即時影像
佈依八音的原型屬於宮廷雅樂,以吹打為主,元明以後,由於佈依族民族審美意識的作用,逐漸發展為以絲竹樂器為主伴奏表演的曲藝形式,目前被列入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佈依族人優雅內斂,可能與"八音坐唱"的熏陶有關。
南投監視器材料
——把火融於血脈的彝族——
彝族是個崇尚火的民族,他們認為火是萬事萬物起源,用火能戰勝敵人, 驅除害蟲, 除妖避邪,彝族人視火為圖騰 ,有彝族居住的地方就有“火把節”。火把節期間,彝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,到村寨田間活動,當傍晚來臨的時候,人們手持火把,形成一條條的火龍,從四面八方湧向同一個地方,形成無數的篝火,映紅半空。人們圍著篝火盡情地跳啊唱啊,一直狂歡到深夜,被稱為“東方狂歡節”。
黔西南晴隆縣三寶鄉是貴州省唯一的彝族鄉,是享有東方踢踏舞美譽的彝族舞蹈“阿妹戚托”的發源地。歷史上一直屬於邊遠少數民族貧困山區,因自然環境處於較封閉的狀態,使民族優秀傳統藝術形式較完整保留瞭下來。“阿妹戚托”純屬無音樂伴奏的彝族婚俗舞蹈,是新婚姑娘臨出嫁時,寨中及鄰寨女伴紛紛踏至為新娘送行,祝福新娘與丈夫全傢和睦相處、興旺發達,也被稱為“東方踢踏舞”。
這時,多種多樣的民族歌舞,往往會在火把節上展示,成為瞭彝族人展示民族文化的一個傳統盛會。
同時,火把節也是黔西南地區各民族交往瞭解、和睦相處最佳渠道。佈依族的“三月三”、“六月六”、“查白歌節”、“毛杉樹歌節”,苗族的“八月八”、“采花節”,彝族的“火把節”等形成瞭黔西南獨特的民族風情,多彩的貴州。
夜幕低垂,人們吃著烤肉,以松枝點燃火焰,手舉火把圍繞跑一圈,祈禱消除蟲災病害,祈求豐收連年。熱情沸騰的群眾,將火把圍成一堆一堆的篝火,跳起舞蹈奏起古老的音樂,又一個把你夢想點燃的八月。
圖文作者:南麂土著D9AAA8BC1CFA0B0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